「东寨港之一」"霸名"之下的东寨港,另眼相看的渔业风景
  • by
  • 吴元亮
  • 2020/12/01

海南“霸占”着很多个“中国第一”,东寨港就是其中一“霸”:这里的红树林存量全国第一,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保存地,生长着全国成片面积最大、种类齐全、保存最完整的红树林。这片沿海滩涂因陆陷成海,形如漏斗,海岸线曲折多湾,泻湖滩面缓平,红树林就分布在整个海岸浅滩上,绵延达28公里。

当然了,身处海南这一旅游热地,东寨港更为大众化的认知首先是旅游目的地,列数海口的旅游景点,东寨港肯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特别是,它和火山口地质公园一起,是海口唯二与地质变迁有关的知名景点。

https://rangyuhuijia.oss-cn-shenzhen.aliyuncs.com/uploads/image/20201201/1606805737.jpg

按记载,公元1605年,琼州大地震,东寨港因此成形,与此同时,计有72个村庄在这次大地震中沉没。所以,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不仅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堪称世界地质奇观的“海底村庄”同样引人暇想。

198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

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00年,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开建,2004年晋升为国家林业局生态定位站,是国内唯一以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湿地生态站。

以上这些跟保护有关的年份,无不提醒着我们,无论景观多好,无论暇想多远,旅游开发在东寨港是有着刚性边界的。比如那堪称世界地质奇观的“海底村庄”,其实很少人能有幸得见,能娓娓而谈的,多是从当地人那里听来的——当地人生于斯长于斯,有人曾潜水摸鱼或探景,真的有见到过。

对,鱼!事实上,对当地人而言,景观再美都是日常,对他们而言只是早已习惯生活环境。倒是靠水而居,因鱼而渔,这是生计,也是最初的慰藉和快乐——生态保护和游客纷至,那是后来的事。特别是,随着生态保护的逐渐规范和不断加码,东渔港渔业的发展边界也在不断被划定。这样的边界同样对东寨港的旅游不断进行矫正,有一些被重新审确为过度开发的项目已经过喝止,特别是在湾区内、红树林间,曾经的有着远行野心的水上曲桥现已杳然。生态红线下,互为牵扯的一些沿岸景观蜕为黄花,倒是离岸的乡镇上,新楼群起,相貌俨然间,无不在告知所有来客,欢迎你,你已经进行名胜景区。

事实上,沿着海岸线走一遭,你会发现红树林景观之外,这里有着自身渔岸风光,当然,对外人是风光,对他们,是业态。我们能在东寨港看到的渔岸,其实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渔村,绿意葱葱间,都是望海民宅。只是和别人的渔村不同,这些村子空气清新,绝少有渔牧海耕的那种腥臭味。是的,边界森严下,东寨港渔业不可能和别人同日而语。甚至,所到的村子都过于安静,偶遇的更多是老人小孩,青壮年多在外另择它业。

但东寨港的渔业资源是一直在的,虽然变化也一直在发生。

东寨港由于光照时间长、常年雨量充沛、海水交换频繁,土质大多为淤泥,且浮游生物量庞大,初级生物生产力强,使得水域中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丰富。然而,以此为依托的东寨港渔业一直有着自己的危机和挑战——一言以蔽之,东寨港的水生生物资源已大不如前。各种类别的物种资源产量逐年下滑,且密度也在降低。以往存在于港湾红树林下和滩涂上的鱼、虾、蟹、贝栖息所形成的洞穴密布状况,现成为鲜有的场景。

东寨港曲口渡,这个默默承载着诗意的地方。10年前起,在口墟周边的近海水域上,就出开始了筏架吊养近江牡蛎和长牡蛎,这也使得水中局部区域的浮游生物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渔业资源也因此出现了不好的循环。

然而,在东寨港特有的渔业环境下,曲口渡其实也在实践了新的渔业可能。既然代价已经付出,那么,改!东寨港的海洋养殖业也因此踏上了自新自立的征途——路途有多远,尚未可知,但只要付出总会有回报。

所有这一切,都是去东港寨观光、去曲口渡抒怀然后来一顿海鲜大餐的人们所不知道的。

相关文章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