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守的这片海一直还在,我等的鱼儿只剩这么多
在家门口这片海中赶着潮汐作业是三联村渔民早就惯以为常生活方式,他们周而复始地下网起网,但网里的鱼再也难见当年的阵势。尽管如此,三联村的鱼市上仍然是人头攒动,乱中有序的交易集会下,隐含着鱼贩们长期积累的默契。
捕鱼这件事,当老板还真不如工仔?
华叔和和他的船员们每个夜里都要出海两趟。凌晨六七点,灯光渔船第二次返航时,前半夜刚打捞的鱼已经出现在了三亚的市场上。
乌场归来不吃鱼,渔婆也当扛把子
每个清晨,在你一无所知的战场上,渔婆们已经交锋了几个来回。要是赶上一拨渔获品质好的渔船,鱼贩们就会快步跑过去,称重、标价、付款,一个交易流程下来不到两分钟,一气呵成。
潭门渔民捕鱼的十八般武艺
就像是武侠小说里那些身怀绝学的出尘侠士,潭门的渔民身怀独门绝技,传承着古港的精神。
臭肚鱼:曾经你对我爱理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
“现在两米的浪也要出海,一次挣100块也是100块啊”,几个渔民都这样说道。“无鱼”困境下的传统渔村,昔日难成主流的臭肚鱼也成了香饽饽。
不撒网的渔夫
在渔网无用武之地的珊瑚礁海域,潭门渔民就发明了独特的潜水捕鱼。比如趁鲨鱼睡着的时候,他们悄悄潜到水下用绳子绑住鲨鱼的尾巴。
东水港,一个千年港口的迟暮与新变
迟暮之年的千年港湾承载着渔民“无鱼”的愁思,也见证着渔港文化永不败落的丰碑。如今,东水港已开始探索新时代的渔村之路。